Less is more 其實受蒙德里安影響很大。而蒙德里安則經歷了四次巨大的轉變,才變成了「蒙德里安」。
△ New York City I 局部,1942,by Piet Mondrian
New York City I 以及它之后的系列作品,經典的黑色直線已經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原始色的線條,它們相互交融,在畫布上切割出小方格。這是 Mondrian 的第五次轉變,也是最后一次。
「永遠走得更遠一點」是他一生的寫照。
1872年,Van Gogh(梵高)出生后的24年,Mondrian 在荷蘭出生了。
Mondrian 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強大。
△ 自畫像,1900,by Piet Mondrian
受家庭環境影響,父親是教美術的小學校長,叔叔是荷蘭風景畫家,Mondrian 從小在藝術的熏陶下長大。在他20歲的時候,他也成為了一名繪畫老師。那個時候,畫的還是當時流行的荷蘭傳統風景畫。
△ Houses on the Gein,1900 by Piet Mondrian
1903年,Mondiran 去比利時見朋友。被比利時風景畫中冷靜的色彩和干凈的線條吸引。在比利時呆了一年后,1905年他重返阿姆斯特丹,繪畫風格發生了第一次轉變。和傳統風景畫用光影來表現不同,他更偏向于節奏感的組合構圖,通過線條和色彩來達到畫面的和諧與節奏感,但還在傳統與現代的邊界徘徊。
1905年, Van Gogh 在阿姆斯特丹舉辦了大型展覽,對當時的荷蘭先鋒藝術家影響很大。而荷蘭光色派「Dutch Luminism」有點類似于后印象派,通過點和短線來表現光。與引領 Dutch Luminism 的藝術家 Jan Toorop 認識后,Mondrian 受以上兩種畫派影響,開始了他的第二次轉變。他開始關注色彩并將用色減少到原始色。1909年,Mondrian 在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Stedelijk Museum Amsterdam.」舉辦的大型個展,奠定了他在荷蘭先鋒藝術的地位。
△ Facade of a House,by Mondrian,date unknown
△ Summer Night,Mondrian,1906
1911年,他在巴黎看到立體主義創始人 Pablo Picasso(畢加索)和 Georges Braque(布拉克)的前期作品,印象極為深刻。于是,1912年,他移居巴黎,開始了他的第三次轉變。不過與分析立體主義不同的是,他并不用組合結構去表現三維,而是平面的,到后期更是避免使用曲線和斜線,只用水平線和垂直線。
△ Gray Tree,Mondrian,1911
△ The Still Life with Gingerpot II,Mondrian,1912
1914年的夏天,蒙德里安回荷蘭看望他病危的父親,爆發的一戰阻斷了他回巴黎的計劃。荷蘭在一戰時是中立國,所以他不得已留在了家鄉荷蘭。當時荷蘭也聚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才。
也就是這段躲避戰爭的日子里,Mondiran 遇見了三個對他后來風格影響至關重要的人,開始了他的第四次重大轉變。
1915 年,Doesburg(杜斯伯格)和 Mondrian 在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的一個展覽上相見。
△ Théo van Doesburg and Laszlo Moholy-Nagy,book cover,1925
他們共同創立了 De Stijl 雜志(風格)。Mondrian 在 De Stijl 上發表了很多文章,闡述自己的藝術思想。后來,De Stijl Movement(荷蘭風格派運動)作為 Art Nouvean(新藝術運動)在荷蘭的分支,在1917年隨著這本雜志的出版而正式開始,運動的名字便取自這本雜志。1921年,創始人 Doesburg 將 De stijl 帶去并影響了 Bauhaus(包豪斯)。
De Stijl 完全拒絕將肉眼可見的現實作為創作的主題,并對繪畫表現語言做出了限定:直線、原始色、中立色(黑白灰)。
△ Composition:Checkerboard,Dark Colors,1919 by Mondrian
受 Malevich(馬列維奇)的 Suprematism(至上主義)和俄國 Constructivism(構成主義)的影響,1924年,Doesburg 提出要用斜線,他覺得斜線比直線和橫線重要。這讓蒙德里安無法接受,所以他們就分道揚鑣了。而「荷蘭風格派」運動也在1931年,隨著 Doesburg 的離世而告終。
Schoenmaekers(施恩馬克斯)的哲學理念水平和垂直是世界構成的兩大基礎,紅黃藍是三種基本顏色。這對 Mondrian 影響很大。
△ Beginselen der Beeldende Wiskunde Principles of Plastic Mathematics
不僅僅是 Mondrian,幾乎整個 De Stijl 成員都受 Theosophy (神智學)影響很大。并且康定斯基、保羅克利等都受到過神智學的影響。
Schoenmaekers 的哲學思想就屬于神智學,也是一種 Neo-Platonic Philosophy(新柏拉圖式哲學)——受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影響。Schoenmaekers 崇尚純粹幾何的美學,認為幾何的形式永遠不會改變并且物質世界存在于 Plato(柏拉圖)里,稱之為 world of ideas(理念世界)。
△ Evolution,Mondrian,1911 死亡和重新是它的主題
受 Schoenmaekers 的著作的影響, De Stijl 發展出了它自己的藝術哲學理念—— Neo-Plasticism(新造型主義)。所以也把 De Stijl 看成是 Neo-Plasticism。
Neo-Plasticism 是 Mondrian 為 De Stijl 所倡導的線條和顏色使用的自由藝術創作的新風格而取的名字。1920年,蒙德里安在 De Stijl 雜志里對 Neo-Plasticism 做出過解釋:這種新藝術將會「發現自我」,在形狀和顏色的抽象化里,即在直線和直觀的原始色里。
他希望倡導一種新的設計規范——和諧而有序的,通過簡化所有的藝術到只留下重要的形狀和顏色,并且拒絕自然形態的藝術。
1916年,Leck(列克)和他的家人也定居在了荷蘭的 Laren(拉倫)。兩個藝術家相遇,并彼此吸引。Modrian 為 Leck 在色彩上的使用而欣喜若狂,Leck 則在 Mondrian 對抽象的追求里找到靈感。受 Mondrian 的影響,Leck 也開始用 Composition(構成)來為自己的作品命名。
△ Composition No. 7,Bart van der Leck
Mondrian 和 Leck 都有著一種新世界需要新藝術的信念。不過,Leck 的理念來自于他先前彩色玻璃繪畫的經驗和對埃及原始藝術的喜愛。Mondrian 則要在抽象的形狀里追求一種本質。
△ Composition with Color Planes,1917,by Piet Mondrian
但他們也有分歧。Leck 希望保持自己作品的那種自由和開放,而 Mondrian 已經開始使用線條來聯系抽象的形狀。所以在1919年 Mondrian 返回巴黎后,他們便中斷了聯系。
在經歷前面四次重大轉變之后,蒙德里安成了大家印象中的「蒙德里安」。
△ Tableau II,1922 Mondrian
△ Tableau No.IV,1925 Mondrian
△ Composition with Red,Yellow and Blue,1942 Mondrian
1940年,Mondrian 移居紐約,完成了他的最后一次轉變。黑色線條消失了,只留下紅黃藍三原色構成水平的和垂直的線條互相交融。
Mondrian 終身未婚,一生都在追求純粹的藝術。他對現代藝術影響甚大,比如 Miles 的 「Less is More」就是受到他的影響。
△ Broadway Boogie Woogie,1942 Mondr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