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我們在上篇文章中探討了荷蘭的發展歷史與「教科書級」的設計范本,那今天就來看看對荷蘭當代設計影響深遠的荷蘭風格派。
荷蘭風格派設計及其相關的一些大咖在之前的各種分享當中都曾經客串走場,比方杜斯伯格出現在包豪斯的分享,蒙德里安出現在俄羅斯的構成主義分享等,今天他們終于要唱主角,其實經過今天的了解,大家會發現風格派一直以來都不容小覷。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風格派的特點是什么。其實風格派單單看名稱就特別牛氣,比方我們會說這個汽車叫奔馳,或者這個汽車叫捷豹,不會說這個汽車叫汽車,然而當我們說起風格派時跟這個汽車叫汽車一樣,這個風格就叫風格派。
風格派有一句名言,出自杜斯伯格,叫「剝去本質的外形,你就會得到風格。」
這句話有點抽象,但有這種感覺已經對了,因為風格派確實是抽象的,而且屬于「冷抽象」,關于冷熱抽象這個概念大家可以回顧我們之前的分享《用一篇超全面的好文,帶你了解俄羅斯設計史的前世今生》,因為這種冷是相對俄國康定斯基的熱抽象而言的。
冷抽象大致是這樣的:
這是多數人對風格派的一種理解及印象,說白了就是紅黃藍三原色的組合設計,然后很多縱橫錯落的線條。因為風格派幾乎沒有曲線,直線讓人感覺很冷靜,很理性,很穩定,所以被定義為冷酷抽象。
我們再看看下面這幾個圖:
其實這也叫風格派設計,但并沒有出現紅黃藍,所以風格派設計一定就有紅黃藍是一個認識誤區,其實風格派的形式定義是這樣的:
看完這個解釋再回味杜斯伯格那句「剝去本質的外形,你就會得到風格」就相對好理解了。
那么這種風格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說來話長,但可以確定的是不絕對源于某一個人,某一個時間及地點,它就像一個集體完成的雕塑,其實大部分的風格都是如此,但自然離不開一些關鍵的大咖。
在敘述這些大咖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時代背景,在什么樣的外部環境中孕育了風格派。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年期間,歐洲列強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及爭奪世界霸權而打得不可開交時,位于西歐的荷蘭宣稱保持中立,意思是各位兄弟你們可以在我附近打架,但盡量保持安靜,歐洲列強自然清楚荷蘭曾經也是海上霸主及殖民地大國,并非省油的燈,所以荷蘭就在一戰期間獲得了安靜發展文化的環境。
由于中立,荷蘭成為歐洲各國藝術家的避難圣地,一時間人才濟濟,各種野獸主義、立體主義、未來主義等現代探索名家開始紛紛在此聚義,趁世界大亂之際研究如何形成一種新的藝術形式,因此慢慢就有風格派的雛形。風格派的萌芽基于了這幾個主義的風格及思想。
這個時候出現了一位人物,叫托馬斯·里特維爾德,他1888年生于荷蘭烏得勒支,是一位木工的兒子,從小自學繪畫,后來從事建筑設計。似乎那個年代的設計師都是建筑設計師起家,或者具備建筑設計技能,就好比當代很多UI設計師都是平面設計出身居多,這也屬于時代發展的一種特征。里特維爾德在1917年做了一件大事,設計了一個劃時代的椅子叫「紅藍椅」,這個椅子被視為家具設計史上第一件現代家具,在色彩上幾乎就是紅黃藍加極色(黑白)。雖然是一百年前的椅子,但就算放到當代展覽館也一點不顯得過時。
紅藍椅整體是木結構,13根木條互相垂直,組成椅子的空間結構,結構間用螺絲緊固而非傳統的榫接方式,最初曾經是灰黑色的,后來里特維爾德希望用單純明亮的色彩來強化結構,于是參考了蒙德里安的三原色風格,而且被認為簡直是蒙德里安《紅黃藍相間》這個繪畫系列作品的立體版。椅子就這樣產生了紅色的靠背和藍色的坐墊,但手和椅腿仍保持黑色,少量黃色被用來強化斷面,于是成了一個典型的風格派作品。
但這個作品其實歷史意義與形式主義大于其功能意義,因為很多有機會試坐這個椅子的人都感覺坐得很不舒服,特別對腰椎間盤突出者來講簡直是災難。我們很多時候衡量一個設計作品靠的主要是兩把尺子,就是形式與功能,有時候很難去界定哪一個更加重要,但總的來說很多人是能夠忍受形式上的缺憾而無法忍受功能上的不足。比方你可以忍受一對鞋子顏色不太滿意,但無法忍受它比你的腳少了3碼,所以很多時候這兩者是優先級問題,假設三雙鞋子都合腳,那么你選擇的時候形式就很重要了。
在設計紅藍椅之前里特維爾德還是一個無名之輩,他的工作仍然以建筑及室內設計方面為主。比方為一名與丈夫分居的女士設計房間,讓這位女士對其設計水平非常肯定,直到1917年后里特維爾德成名,這位女士也成了寡婦,憑借過往交情,她希望里特維爾德能為其孤兒寡母再設計一棟生活的寓所,并且任由里特維爾德發揮,于是歷時五年這個房子在1924年落成,就是歷史上非常著名的「施羅德住宅」:
而經過五年相處,里特維爾德與這名女士日久生情,兩人談起戀愛并且在這座共同完成的房子生活了一輩子,直到1964年里特維爾德去世,而這名女士一直在這所房子里活到95歲,這是繼上一期《用一篇超全面的好文,帶你了解英國設計史的前世今生》里威廉莫里斯與簡伯頓之后第二個關于房子的浪漫故事。
我們可以看看房子內部,簡潔的體塊,大片的玻璃,明快的三原色,錯落的線條,被視為現代設計建筑及室內設計教科書級的作品,同時也是風格派建筑當中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
其實在我印象中,似乎九十年代初的廣東地區有很多住宅或者室內設計是模仿了這種風格的,特別是一些工裝設計,所以一直有莫名的熟悉感,而且也分不出是在電影里看到還是現實中見過,不知道屏幕前的廣東朋友是否有同感。
跟里特維爾德差不多時期,有一名畫家叫萊克,畫風是這樣的:
很多人第一眼看到這種作品通常都會驚訝,他將很多視覺元素降低到了最低的界限,基本上就是使用三角形、四邊形和不規則的多邊形來表達,可謂是將設計上的減法做到了極致。網上已經很難找到這位畫家的詳細資料,但當時風格派已經形成氣候,所以很多人都開始使用這種風格來進行探索。
很多人看到風格派的表達形式時都覺得很容易偽裝,其實這種想法是很天真的,比方我們看看某個房產項目在模仿風格派時的建筑效果圖,就明白東施效顰的含義:
風格派有另外一個別稱叫新造型主義,至于風格派的形成除了客觀的一戰時代背景外,也跟其核心思想有關,曾經有一種分析認為,風格派的思想與哲學里的「二元論」有關,至于什么是二元論,簡單來說就是物質與精神都是世界的本原,好比風格派里堅持使用的橫線與豎線,但是把設計說到這個份上就很容易上神壇,而且很多時候也是后來者的一種臆想或者牽強附會,這并非史太濃傾向的敘述方式。風格派里的重要人物蒙德里安有過一些接觸通神論的經歷,所以他認為設計與藝術是一種純粹自我的精神表達,因而放棄寫實風格,而重視內心世界的表達一直是荷蘭人的一種藝術特色。
我們在最后來總結一下風格派的作品特點,一共有三點:
下一集我們將會聊荷蘭設計當中兩個最重要的人物,也是風格派當中最重要的兩個人物——杜斯伯格與蒙德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