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這篇文章你將會了解到:
「x」圖標在應用中是一個非常常見的交互暗示,可以將煩人的彈窗從內容上進行關閉。
無論是模態,對話框還是彈出窗口,都是內容交互中必要的操作元素,我們只需要建立合理的退出方式就好。
在ux通用設計模式中「退出」(e-x-iting)是非常簡單的,你們看到我在 exiting 這個單詞中刻意突出了「x」。
「x」這個符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的計算機設計語言,它第一次出現可能是在 Atari TOS(譯者注:Atari TOS是雅達利電腦操作系統,在1993年就停產了)菜單中,「x」是退出的命令。
它后來被「NeXT」所使用,它為 Windows 的設計帶來了靈感,并在1995年隨著 Windows 全球大規模的使用而成為關閉的標準符號。講這段歷史,目的是為了說明,沒有必要重新造輪子,使用全世界每個人都能懂的符號更為合適。
? 1. 無障礙設計
我們應該在一些需要關閉的界面中始終提供「x」,即使用戶可以通過單擊背景,滑動,或者使用手機返回按鈕來關閉界面。
△ 圖標和字體
設計一個圖標,而不是使用一個字體,它應該被清晰的理解為是一個「x」,而不是模棱兩可。我個人更喜歡夾角是90度,并且四個角長度都相等的關閉圖標設計。
△ 高對比度和低對比度
它的顏色應該保持中立,符合a11y項目(譯者注:關于這個項目的具體細節可以自行google)推薦的4 : 1對比度。當然,當「x」幾乎做成灰白色時,對彈出框的視覺表現影響可能最小。
通過使得「x」幾乎不可見,變相強制和誘導用戶執行主要操作,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設計陰暗面,這可能導致想關閉彈窗的用戶感到受挫,對體驗來說是不可取的。
△ 帶外框和不帶外框
圖標應該最好包含外框以暗示可以點擊的目標相對大小,這樣也能將可交互圖標與不可交互的圖標區分開,尤其是在兩種圖標造型非常相似的情況下。
彈窗內容不應該成為阻礙用戶流程的攔路虎,關閉的操作應該足夠顯眼。雖然大多數 windows 軟件一直在右上角放置關閉操作,但今天 Apple 和 Google 的一些規范都把關閉圖標放在了左上角。
當涉及到模態時,這兩個系統都沒有太明確的方向。接下來,我會嘗試逐一分析模態彈窗的最佳設計。
△ 模態界面圖標位置
? 1. 模態位置
除了警告彈窗之外,大多數模態內容都是非必須的,因此它們可以適當弱化。雖然一般做法都是將模態彈窗直接出現在屏幕中間,但現在有一種新趨勢,通過將模態彈窗放在屏幕的底部,使他們看起來沒有那么強烈。
△ 底部vs中間
? 2. 「x」的擺放位置
△ 內部vs交疊vs外部
△ 右邊vs左邊。圖片來自于 Meg Robichaud
結束(右邊)將「x」放在右側會比放在左側更好,理由是對于人的右手拇指適應性更好,并且不會與左側的示意圖標相互沖突。
開始(左邊)將「x」放在左側時應該遵循當前的導航模式,但它增加了彈窗的垂直高度,因為不能太靠近示意圖標。
注:這是基于LTR語序來說的(譯者注:LTR在這里可以說是從左往右的閱讀語序),「開始」是用戶開始閱讀內容的地方,「結束」是用戶停止閱讀的地方。
現在把所有的東西都綜合在一起,一個對齊在底部的彈窗,包括一個在右上角的「x」圖標。
只有文字,圖片和圖標的三種情況。
我必須承認,你其實也可以嘗試使用兩個文字按鈕,其中一個是「關閉」。這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并且也被谷歌規范所推薦,但如果你不希望關閉那么突出,擔心會發生意外點擊或者遇到多語言問題,「x」按鈕就會是一個很好的通用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