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年到來之際,我們品牌的卡通形象——小飛豬也完成了自己2.0版本的升級。或許有人會疑惑:飛豬的品牌logo 大家早已熟知,為什么還要打造自己的卡通形象?相信這篇文章可以給到大家一些啟發。
近年來,無論電商還是互聯網工具,包括線下衣、食、住、行的眾多快消品領域,各個品牌好像在不約而同地跟進,紛紛啟用卡通形象來作為自己的品牌代言人,像熊本熊這樣成功的 IP 甚至將日本一個普通的旅游城市變成了粉絲們的打卡勝地。
如果單純考慮品牌的辨識度,一個靜態的 logo 是可以做到的。但在信息爆炸的年代,如果可以將品牌進行生動化營銷,在眾多競品當中搶先與消費者建立起情感連接,品牌就更加容易在同質化的浪潮中突圍出來。而塑造一個可以與人互動又富有親和力的卡通形象,無疑是承載這一目標的最佳選擇。
那么一個品牌卡通形象的設計通常需要符合哪些要素呢?我們根據之前一些案例經驗的總結,歸納出了下面幾點。
與品牌logo 之間的關系定位,品牌卡通形象通常誕生于企業發展的一定階段,在這個時候,品牌logo 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影響力,所以他們的設計大多需要與 logo 一起體現出品牌的「家族性」。在這個前提下,我們需要確保自己是在一個立體的卡通形象上面去增加 logo 的核心設計元素,而不是在 logo 的基礎上去簡單的做加法。
親和力,這是小卡通們安身立命的東西。跟相親一樣,這個領域尤其的外貌協會,就好像米老鼠、阿童木的聰明機靈;Hello kitty、泰迪熊的乖巧可人;熊本熊、Line friends 的小賤呆萌,在造型和氣質上先抓得住用戶的眼球,他們才愿意進一步去了解與你有關的事物。
△ 圖片素材來自網絡
表演性,品牌卡通形象的應用場景,也許是包裝或者T恤上的一張圖案;也許是一次品牌線下推廣活動的大公仔與物料組合,且大多沒有故事背書。這就要求形象必須在有限的場景里面把情緒和要表達的內容充分地展現給目標用戶,所以形象本身的肢體語言必須非常豐富,他們的動態設定都需要下足功夫,要有足夠的表現力才行。
△ 「我是一個戲很足的麻袋」(圖片素材來自網絡)
下面我們就以小飛豬自己現身說法,看他是怎樣遵循這些要素去進行改版的。
我們發現,之前小飛豬的形象總體是在 logo 的基礎上加了一個矮胖的身體,并沒有對他進行立體化的考量。因為過重的 logo 導向,使形象整體顯得有些呆滯,他的「親和力」與「表演性」也跟著受到了很大影響,在我們想把他當作一個 IP 去開發圖檔和周邊產品的時候,會有很多場景都不太適用,甚至連一個45度的轉角都沒有辦法用合理的方式來實現。
△ 之前形象的設計邏輯
△ 尷尬的45度角
那么怎樣才能合理的處理品牌logo 與卡通形象的關系,為小飛豬建立起一套嚴謹的設計邏輯和使用體系,把一切的問題扼殺在品牌形象人格化的搖籃中呢?
此處我們可以借鑒行業標桿-米奇&米奇頭logo 的做法,可以感受到,在 IP 行業中出現的無論是電影、樂園還是快消品領域,這兩個元素都可以根據使用場景自然的進行切換,大家無論看到 logo 還是米奇都可以清楚地感知到「Disney出品」這樣一個信息,他們都是可以代表這個品牌的超級符號,兩者之間通過三個圓的特征保持著非常強的關聯度,但是在設計方式上又有各自的考量標準,logo 在跨界聯名活動與產品設計開發上延續著豐富的玩法。米奇形象又充分的展示了卡通形象的表演性,在舞臺和線下場景的互動中讓品牌成為一個鮮活的存在。
△ 猴年春節米奇家族與logo延展的設計元素
△ 米奇頭作為設計載體與上海博物館進行的跨界合作(圖片素材來自網絡)
經過前面主要的問題整理和案例分析,小飛豬的調整方向似乎也出來了:我們將飛豬頭的輪廓作為品牌核心符號進行強化,在此基礎上對五官的搭配和形體設計綜合考量平面與3D的呈現效果進行調整。
△ 小飛豬的調整方向
卡通形象同真人一樣,頭部的視覺重心也是處于面部中央位置的(通常長在這里的都是眼睛),五官距離拉近一些可以讓他們變的更加可愛和富有親和力(這也是為什么小朋友和小動物都會比成年后顯得可愛,如果到了我們說的長開了的程度基本上跟可愛就沒什么關系了)。通常來說,Q化的卡通形象眼睛都處于面部1/2或者以下的位置(原始設定就是馬臉造型的除外)。
△ 大師為我們留下的黃金面部比例也同樣適用于卡通形象(圖片素材來自網絡)
所以我們首先需要考慮的是怎樣讓人們的視覺重心放到飛豬心靈的窗戶(眼睛)而不是之前那個巨大的鼻子上。我們試著在飛豬面部的中心區域對五官重新進行布置,將眼睛與鼻子的距離拉近,令它們處在面部1/2切線的位置上。同時把鼻子的造型按照豬鼻子的樣子去「畫」出來,我們會考慮它跟面部嵌入的銜接關系,在轉到側面的時候鼻子和鼻孔的形狀看上去會發生的改變,通過透視關系把它的「厚度」表現出來。我們把這個過程叫做「面部的去logo導向」。
△ 調整面部的視覺重心,將五官的位置拉近
△ 在頭部朝向的改變中體現出鼻子的形狀和厚度
在圖形化的狀態下,頭發的角度是與 logo 同樣保持向右的,但是作為一個立體的卡通形象來考量,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個人的發型是完全朝向自己頭部的正側面看上去一定是很奇怪的(可能有點謝頂),至少我們不會把這種造型跟親和力聯系起來。所以,我們將飛豬的頭發設計成朝向左后方的45度,同時把這部分的形狀與頭部球體的切線以弧線銜接起來,做成一個自然的整體,通過這種方式在卡通形象的身上表現出飛豬logo 的主要特征。
△ 頂視圖當中觀察到頭發的形狀
當然,上述造型是基于三維狀態下的設定,我們也要考慮到在二維的情況下怎樣自然的表現頭發的特征。如果強行的把頭發在平面狀態下都朝向左邊,那么平面造型的飛豬在面向左邊的時候頭發會變成下面的樣子,小丸子中花輪同學的感覺撲面而來。
△ 平面狀態下頭發一味的向左就會變成另外一種發型
所以我們要思考的是如何讓二維狀態下的頭發既能做為飛豬形象的基本特征,又不會對形象的整體效果有所減分。通過幾組形象的動作剪影可以發現,頭發的造型本身動感是很強的,在保持頭發角度一直向后的情況下,無論處在哪個方向都可以幫助我們很容易地辨識出形象的動態特征和身體的朝向,而且不會顯得違和。因此我們對二維狀態下的飛豬頭發做了永遠處于頭部球體后1/2上半部分的設定,在正面的狀態下仍然默認朝向腦袋的左側。
△ 平面狀態下的頭發朝向可以很大程度強化形象動態的識別度
這部分主要解決的是形象「表演性」的問題,要讓小飛豬的肢體語言有好的表現力,我們首先需要對他的造型進行一次結構化的拆分,在明確了肢體的形狀和比例之后,在形象后續的動作延展上才能做到有據可循。
考慮到飛豬可能出現的不同使用場景,在保持短手短腳特征的前提下,我們把他整體的身高從1.5個頭的比例增加到了1.8個頭(長度主要加在了腿上),同時把拆分的軀干與四肢的形狀改得更加圓潤,以強化形象的親和力。以手臂的部分為例,之前的管狀結構產生了比較多的轉角,特別是豬手的部分已經接近于平角的形狀,會讓人產生硬硬的感覺,所以我們先把手臂整體的造型調整為竹筍形,向著手部逐漸變得短小,并且在彎曲的時候設定成圓潤的轉角,不再讓四肢產生肘關節這種硬骨點轉折的效果。
△ 身體比例的結構化拆分
△ 新的身體比例圖
△ 身體結構的動態演示
△ 改版前后的轉面圖對比
結構調整完成就可以開始拗造型試一下「表演」的效果了,以下面這組動態幅度比較大的奧運主題造型為例,用頭部、軀干、四肢的結構把原始的動作重新組合一下,我們在每個動作當中都可以發現一條清晰的動態線,在完成這步的設定之后,再把形象的五官與肢體細節添加到結構上面,如果可以感受到形象的動態明確,完成稿剪影輪廓清晰,一組基于形體結構設計的具備表演性的主題動作才宣告完成。
△ 奧運主題動作優化案例
△ 新造型放入旅行場景中的概念圖
到這里,按照幾個核心要素對形象的調整就宣告完成了,我們又對小飛豬進行了一些實體化的嘗試來檢驗形象延展的效果。
△ 標準形象的3D模型
△ 飛豬旅行公仔
△ 放置在樂佳新辦公區的飛豬雕塑
△ 雕塑與人偶服在工廠中的打磨
△ 豬年開門紅的禮盒套裝
完成了上述對形象的基礎建設之后,小飛豬的皮囊算是初步搞定了,能夠合理的呈現我們需要他做的任何事。當然,要把他打造成一個品牌形象的「IP」,我們后面要走的路還有很長,需要通過各種形式內容的打造為他塑造性格,注入「豬魂」,為大家所認知、接受并且喜歡。小飛豬也會伴隨飛豬品牌不斷的驗證和優化自己,力求為用戶帶來更好的產品體驗。